2014-10-21

臺灣公路原點

臺灣公路原點 點選縮圖以瀏覽360環景
臺灣公路原點路牌 點選縮圖以瀏覽360環景
臺灣公路原點位於台北市忠孝東西路與栓南北路交會處,2012年9月由公路總局會同台北市政府交通局交通管制工程處,在忠孝東路、中山南路之監察院正門圍籬人行道地面設置「省道公路原點 POINT ZERO」銅質浮雕,銅牌上除了標示起始於此處的省道編號之外,也註記省道原點的經緯座標 25°02'44.5"N 121°31'10.7"E (25.045694, 121.519639),右下角則有「101年9月設置」字樣。

地面銅牌的下緣另有石刻之解說文:

  • 道路,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礎,而其沿革也反映出社會的變遷。在清末已有多條道路以臺北為起點闢建,日治時期的縱貫道路及北宜山道更粗具公路規模。光復後,臺灣省公路局於民國51年7月完成全省公路編號,為臺灣省公路全面編號之始。現今計有台1線、台1甲線、台3線、台5線、台9線五條省道起點匯集在臺北市忠孝東西路、中山南北路交叉口,於公路系統上具有重要及地理意義,爰以茲為省道公路原點。



而在對面行政院入口的左側,也就是在忠孝東路與中山北路轉角口另立有一面「臺灣公路原點」路牌。
臺灣公路原點路牌

根據維基百科「臺灣省道」條目,省道是台灣主要的普通公路系統,目前共有94條路線(含支線),其中19條為快速公路,其餘75條為一般道路。新建與養護機關為交通部公路總局

一般而言,省道編號標示號碼,奇(單)數為南北向,偶(雙)數則為東西向,從「臺灣公路原點」路牌可發現起始於此處的都屬於南北向的奇數編號。

台1線:是臺灣最早的省道,於臺灣西半部由北至南的縱貫線,在公路系統分類上是屬於環島公路,其終點為屏東縣枋山鄉楓港,總長460.6公里。

台3線:一樣位於是臺灣西部的縱貫公路,相對於台1線,算是"山線"的縱貫公路,終點為屏東縣屏東市,總長度436.8公里。

台5線:終點是在基隆市仁愛區基隆車站,公告里程為29.949公里,實際長度為28.5公里。

台9線:終點為屏東縣枋山鄉楓港(與台1線交接,形成一環島公路系統),自行政院起點開始,經過臺灣學大前之「羅斯福路」、從新店通往宜蘭頭城的「北宜公路」、宜蘭蘇澳到花蓮「蘇花公路」、以及花東縱谷之「花東公路」和最後由台東縣台東市馬蘭接續到屏東縣枋山鄉楓港的「南迴公路」皆是台9線的部分路段,是臺灣東部重要的公路之一,全長475.646公里,也是臺灣公路系統中里程最長的一條公路。

公路系統一如一般的地景地物,都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同樣地,在一特定地點位置所拍攝的影像,也僅是當下的情境,在物換星移的過程當中,要如何運用數位科技來客觀記錄歷史的脈絡,這也是一門艱深的學問...

2014-09-26

新北五股_炸開獅子頭隘口紀念碑

許久以前,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有關於「炸開獅子頭隘口歷史沿革巨石紀念碑」的文章,當時就興起前往拍攝360建立資料的念頭,只是許多文獻中,就算有影像照片,但往往欠缺具體位置的說明,因此探尋就比較花費功夫。

陸續經過幾次開車經過附近,因為是匆匆路過,沒有明確的位置參考,總是無功而返,當然,在遍尋不著時,返家之後就會再補足功課,等待再一次的造訪機會。

終於,在一次前往桃園的機會,北返台北刻意迴避高速公路,選擇走海邊的西部濱海快速公路"台61",實際上也是順道想探查此快速道在桃園大園路段附近的一處景點...,閒話暫且不表,先來說如何前往紀念碑的位置。

一、從台北火車站搭乘公共運輸工具


二、從附近的公車站牌徒步前往

三、喜愛騎自行車的話,就是沿著「八里左岸自行車道」

自行車道標示1.2km.處就是五股區獅子頭的釣魚平台,而紀念碑的位置就在釣魚平台北端往前約20公尺的自行車道北側。
獅子頭釣魚平台 點選縮圖以瀏覽360環景
炸開獅子頭隘口紀念碑 請點選縮圖以瀏覽360環景
此處可眺望臺北市社子島,而社子島左側則是基隆河匯入淡水河的河口處,社子與關渡分別在基隆河兩岸。

根據清朝郁永河《裨海記遊》內容描述:「由淡水港入,前望兩山夾峙處,曰:甘答門,水道甚隘,入門,水忽廣,漶為大湖,渺無涯矣。」此處的"甘答門"就是台北關渡,大約也就本文是主題的"獅子頭隘口"。

底下1921年大正版二萬分之一台灣堡圖集套疊Google衛星地圖,可看出此處地形地貌的變化:

這地形的變化,並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本篇所要探索「炸開獅子頭隘口紀念碑」上所記載之歷史沿革碑文:

 獅子頭隘口在今台北縣五股鄉獅子頭和對岸台北市關渡之間,據「五股鄉志」記載,清朝中葉後便有學者以「獅象捍門」形容此隘口的重要性。「獅」指今淡水河左岸五股獅子頭一帶,「象」指基隆河出淡水河口的關渡,隘口恰是台北水系通往大海的匯流處,左納塭子川、觀音坑溪,右納基隆河,日治時期有人認為隘口形成淡水河系出海障礙,若炸開河中央這群山石,可加速台北盆地水流出海,台北地區每逢大雨必淹的窘況便可紓解,但獅子頭隘口是觀音山延伸至河口的岩體,可謂風水寶地,日本人終究順應風水之說不敢炸燬隘口。國民政府遷台後,台北盆地夏天水患頻傳,民國五十一年,歐伯、愛美颱風,台北縣市皆受水患之苦,隔年九月葛樂禮颱風,慘況更是「六十年罕見」,故在「葛樂禮」水患後,中央才決議把獅子頭隘口炸除以拓寬河道。河道拓寬有利於排水,但出海口的潮汐因沒有隘口的阻擋,不時撲向地勢低平的五股鄉洲後村,使得全村四分之三的土地變成沼澤,肥沃的良田一夕之間變成殘留鹽分的爛地。民國五十七年政府公佈北區防洪計畫,洲後村被規劃為完全禁建的一級洪水管制區。炸開隘口無法防治水患,民國七十一年政府只好闢建二重疏洪道以解決大台北盆地的水患,當時主導炸山政策的美國水利專家,都因炸開獅子頭隘口的決定而改寫了水利史。

        台北縣政府謹誌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八月吉時立 

從碑文的描述,可得知環境聚落可能因為天候因素有所改變,而人為因素對於一地的後續發展則會有更多影響,但這些問題在事過境遷之後,往往為世人所遺忘。

黑格爾曾云:「人類從歷史上學到的教訓,就是人類不會從歷史上學到任何教訓。」
然而社會變遷更迭如此迅速與巨量的現今,我們又何嘗有更多的精力與時間去剖析當下紛紛擾擾的議題? 更何況要用更宏觀更深入去探討一個議題的始末?

攝影,可拍到當下美美的畫面,卻攝取不了消失的過往。360環景,就只能當成一個個人對於在地變遷的片面筆記,期盼能於一風光秀麗的影像背後,探索一地隨時間流逝而逐漸模糊之過往歲月的點點滴滴。

萬山不許一溪奔 攔得溪聲日夜喧
到得前頭山腳盡 堂堂溪水出前村
南宋・楊萬里《桂源鋪》

2014-09-19

海軍桃園基地

2014年9月4日年桃園地景藝術節,以海軍桃園基地的西南區靠近05跑道一隅的區域作為開放場地展開為期十天的參觀活動。
2014桃園地景藝術節活動場地


由於開放期間剛好是中秋前後,因此對於大眾而言,主要是前往觀賞先前因黃色小鴨而讓民眾知悉的荷蘭藝術家霍夫曼的另一件新作--月兔(Giant rabbit)。
月兔360環景影像連結(一)
月兔360環景影像連結(二)
當然,月兔算是一件應景的作品,現場還有其他的藝術家的創作作品與活動,像是底下藝術家張洹的六道輪迴作品。
張洹 六道輪迴 360環景連結
張洹 六道輪迴 360環物連結
就此次的活動而言,場地是個很特殊的地點:海軍桃園基地,它的前身是空軍桃園基地,在民國96年(2007)1月1日,移交海軍,而此機場在更早之前(日治時期)是隸屬於大日本帝國陸軍名為"桃園陸軍飛行場"(參見台湾の飛行場(戦前・戦中))

就歷史的軌跡而言,一個地點的景觀總是會隨著時代的巨輪而變遷,這些轉變通常是透過地圖來呈現其風貌變化,就一般而言,軍事設施通常是蒙著一層深秘的面紗,也因為如此,要探索其歷史記錄,也就有一定的難度,然而透過時代的轉變,這些也逐漸隨著資料解密與網路科技的出現得以發掘並拼湊出部分歷史軌跡。

在1944年美軍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套疊Google衛星地圖,可看見桃園飛行場(TAIEN AIRFIELD)是處於Under Construction狀態:


而另外一幀照片,則更具體地呈現當時的時代背景:
圖像來源:Panoramio opt25590
照片圖說情處地交代拍攝的日期"昭和二十年(1945)四月二十二日午前十時ころ"與背景說明。
另TaiwanAirBlog網誌有一篇"因為錯誤,所以……"經由歷史照片來說明1945年4月16日,美國陸軍航空隊第38轟炸大隊轟炸桃園飛行場的歷史故事,其中也有一幅美軍於1944年3月1日空中偵察所拍攝到的桃園飛行場仍在構工的空照。

太平洋戰爭結束後,場景時間轉換到冷戰時期與國共對峙的時代。60年代前後,中華民國空軍於冷戰期間成立別稱為"黑貓中隊"的35中隊,配合美國中央情報局執行深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領空的高空夜間電子偵測任務,飛行員自1959年起始至美國德州的拉佛林基地受訓,1961年元月初首架U2偵查機進駐桃園基地、1961年4月開始執行任務。

1962年3月3日,原解放軍海軍航空兵第6師第16團3大隊8中隊少尉飛行員劉承司駕駛當時解放軍的主力戰機米格-15(MIG-15)編號1765,從浙江路橋起飛,直飛臺灣,降落在臺灣桃園空軍基地,成為當時第一個駕戰鬥機投奔自由的反共義士。

1965年11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8師22大隊飛行員的李顯斌駕駛一架伊留申28(IL-28)編號0195轟炸機從杭州筧橋機場起飛,於桃園基地降落投誠,這也是冷戰期間西方陣營得到的第一架完整的IL-28。

時空更替世局變化,桃園基地已經完成了其階段性的歷史任務,接下來航空城的開發,現今所見的景貌在未來也將會有大幅度的變化,而一地的歷史記憶,可能在實體消逝之後,轉換為虛擬存在於網路與端與部分人的腦海回憶...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 明‧楊慎《臨江仙》

2014-09-04

基隆仙洞巖

仙洞巖 主洞 大雄寶殿 360環景連結

仙洞巖 左洞 360環景連結

仙洞巖所在位置以及最近之車站導引地圖

基隆仙洞巖是一座佛教廟宇,位於基隆市港口西北側的山崖下。
1872年(清同治11年)洞內就開始供奉佛祖釋迦牟尼,名為代明宮
1906年(明治39年)日人將佛祖遷出,以小乘佛教的辨財天神取代,改稱最勝寺

1918(大正7年)該處即以"仙洞聽濤"名列「舊八景」之中,
1974年基隆民眾日報社舉辦基隆八景甄選活動,也以"仙洞探幽"入榜「基隆新八景」


從套疊到GoogleMaps衛星影像的1898年日治二萬分之一台灣堡圖(明治版)
可明顯看到此處海岸地景地貌的變化,
也可以瞭解在仙洞巖要體驗海浪拍岸的濤聲已成為絕響了

「仙洞」深約八十餘公尺,是基隆地區最大的一處海蝕洞,
裡面分為主洞及左洞,洞內主祀神是觀世音菩薩,


仙洞巖由內而外分別為上座蓮台釋迦牟尼佛、中座,蓮台觀世音菩薩、下座蓮台彌勒佛,
即大雄寶殿、圓通寶殿及岩洞入口處,

主(右)洞最內之上座即為供俸三寶之大雄寶殿

從中座圓通寶殿進入到最內大雄寶殿,通道之岩壁為砂岩材質,
其上雕飾著包含普賢、文殊、地藏王菩薩及觀世音四大菩薩,
這些是在1974年(民國63~65)由當時年僅18歲之石雕匠師李榮坤費時三載鑿刻雕琢而成,
上座大雄寶殿是1946年(民國35年)2月增建,復於1997年(民國86年)改建成現貌。

殿旁有三座「廟中廟」石造神龕分別為地藏殿、硿硐宮與註生娘娘,
要特別留意的是在面像三寶之左側的硿硐宮,其左邊有兩座石觀音
是1921年(大正十年),由日本渡海來台的33尊佛像(觀音像)之二
分別為第9番的施藥觀音(施樂觀音)與第10番之魚籃觀音
("番"為日本編號之意)
此二尊觀音,原本是在仙洞巖外的入口處的石座上,
因擔心佛像遭盜,故移入洞內供奉。

退出大雄寶殿,返回中座世音菩薩
在面對供桌的左側,就是前往有一線天之稱的左洞入口處,
石壁上有一面"此洞最多容納十人 請分批進入"的告示
入內通道相當狹隘,成人必須彎腰半蹲才得以前行入內,
所以在此段通道,要入內與往外遊客想錯身而過,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要倒行後退,難度也相當高...

進入到裡面,為一較寬敞的石室亦有一座小石廟,供奉著(弁才天 べんざいてん)
(弁財天為日本七福神中唯一的女神,象徵口才、音樂與財富的女神。)

石室中的廟前,有一塊巨石作為供桌,
而石牆上則是由許多遊客所刻繪的簽名與留言
(有一堆火星文塗鴉...)

暫時先介紹到此,其他部份等360圖檔接合後製完成再來補充。

2014 海上圖書館「望道號」首訪基隆港

望道號靠泊於基隆港西四碼頭360環景連結

望道號入口艙360環景連結

望道號停靠之西四碼頭之位置以及最近之車站導引地圖


望道號(Logos Hope)是OM(1)目前唯一一艘在航行的福音船,也是現今全球最大的海上書展。

該船於1973年在德國倫茨堡下水,船籍註冊於馬爾他瓦萊塔。
現由德國基督教慈善組織「好書共享協會」(GBA Ships) "Good Books for All" 營運
(1) 世界福音動員會(Operation Mobilisation,簡稱OM)

望道號初訪台灣 除了首站基隆之外,後續還有高雄與台南,
個別地點、開放登船之日期時間如下:

基隆港 西四號碼頭
開放日期:2014年8月23日~9月9日
書展開放(可登船)時間:
 週一、三、四、六:10:00~21:30、
 週二、五、日:14:00~21:30
每人收取20元清潔費,12歲以下兒童須由成人陪同

高雄港漁人碼頭-香蕉碼頭 2號碼頭
開放日期:2014年9月13~24日

書展開放(可登船)時間:
 週二~六:10:00~21:30
 週日:13:00~21:30
* 9/13(星期六)13:00~21:30
* 週一及週四 固定公休

安平港 4號碼頭 (台南市南區新港路25號)
開放日期:2014年9月26~29日



官網:望道號Logos Hope首訪台灣